工程材料实习报告

时间:2025-07-04 22:27:08
关于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

关于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材料实习报告 篇1

一、 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xx;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xx;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xx。

二、 混凝土配置强度确定

2.1设计强度要求:C15

2.2 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

根据JGJ/T55-20xx,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δ

δ为4MPa

fcu.k为15 MPa

由fcu.o≥15+1.645×4=21.6(MPa)

三、 配合比参数选择

3.1 水灰比

水灰比(W/C)

W/C=aa*fce/(fcu.o+aa*ab*fce)

aa为0.46

ab为0.07

fce为1.10*32.5=35.8MPa

由上式可以得出w/c的值为0.7。

由于0.7为水灰比基本值,本组以0.71+0.05=0.76为水灰比。

3.2 塌落度

由要求的塌落度范围为30mm~50mm。

3.3 砂率

由于基本组砂率为35%,本组以35%+1%=36%为砂率。

3.4 用水量选择

根据塌落度以及细集料为特细砂,碎石最大粒径20mm,水量选择在第一组的原始基础205kg上增加10%为225.5kg。

3.5 水泥用量

Mco=225.5/0.76=297.3kg,取297kg。

3.6 用砂量

根据试验选用每m3混凝土拌合物重量(Mcp)为2400kg。

Mso=(Mcp-Mco-Mwo)*0.35=675.72kg,取676kg。

3.7 碎石用量

Mgo=Mcp-Mwo-Mco-Mso=1202kg。

3.8 配合比

根据上面计算得

水泥:水:砂 : 碎石

297 :226 :676 :1202

1 :0.76 :2.28 :4.05

四、 调整后的配合比

由于我们组在搅拌过程中发现新拌混凝土过干,于是先后两次按照水灰比加入原有质量10%的水泥浆,集料不变。之后塌落度达到要求。

水泥:水:砂 : 碎石

356 :271 :676 :1202

1 :0.76 :1.9 :3.38

342 :260 :649 :1154

五、 强度测试

参照细集料含水率,得出试拌混凝土各原料用量:

水泥:水:砂:碎石

原 7.1:4.14:17.5 :28.8kg

实 8.52:4.97:17.5:28.8kg

经过三天养护,测得6个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9.31MPa>15MPa,符合强度设计要求。

故实际配合比为:

水泥:水:砂 : 碎石

356 :271 :676 :1202

1 :0.76 :1.9 :3.38

342 :260 :649 :1154kg/m3

实训心得

忙碌而紧张的实训结束了。通过实训,我们要掌握的,就是一种检验施工材料是否合格以及按照要求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深入了解这个过程。这次的实训我们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首先是试验总体方案安排,由于对于我们要做的试验总体上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事先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个试验,导致我们对于试验的安排不合理,直接照着指导老师给出的安排做了,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试验效率不高。但由于集料都是实验室的同批次集料,所以集料的试验数据可以共享,但我们必须得自己动手做一次。

我们按照这个安排开始了工程材料实训。

第一天的水泥浆标准稠度试验,试验指导书上有两种方法,也就是两种标准,一种是标准法,一种是调整水量法。我们并不知道两种方法的试验用具不一致,我们也不知道标准法维卡仪的真正含义。到后来才知道调整水量法的试具不是针形而是锥形。不过还好我们是按照标准法的标准来得出的试验结果。当我们的数据不符合标准法却符合调整水量法时,我们小组成员着实纠结了好半天。后面的凝结时间试验没什么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对于第二天的试验还没有去了解,导致我们无法做水泥的安定性试验。

第二天的试验由于考试中断了,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去准备实验材料,第二天的试验也被拖到了第三天。

第三天做的是粗细集料各自的筛分以及各自的表观密度试验。由于细集料需要在第一天开始烘干,第二天就要用容量瓶装着泡起来,第三天测最后的质量,所以我们的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没做,这是对试验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后来与别组分享数据。但是其他小组的试验时出现了气泡,询问指导老师,老师说这是由于集料不够干净,有杂质而产生的。其他试验正常进行,没出现什么情况。这几个试验完成后,考虑到时间尚且充足,我们小组便把翌日的试验也做了。

第四天我们得知试验的最终目的发生了变化,指导老师考虑到实验室材料的情况,只得将一个班分成三个大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于是下午我们班经过谈论,直接开始了配合比的计算以及试件的制作。但是最大的问题来了,下过雨之后,室外的集料含水率大增,实验室配合比要用烘干的集料,但是烘干的集料只够做一次,完全不够我们一个班所要做的十八个试件所需。最终我们第一次的基本配合比失败。但指导老师说不能够继续调试,只有重新计算配合比来重新做试验。但我们之前试验课的时候,老师说可以在20分钟内进行适量的加原料进行调试。于是由于干的集料不够,我们只有分配好任务后,将被雨水打湿的集料搬到室内,能进烘箱烘干的集料不多,在准备好足够的集料后,我们班三个大组分别出了一个人来核算配合比。

第五天,我们开始了配合比的试验。因为细集料大部分还没有干,我们做了一个含水率的试验,试验结果7.8%。但是由于细集料有的干了,有的没干,在准备原料的时候,我们把干湿细集料混在了一起。混合在一起之后,这个含水率又成了纸上空文,但我们组还是按照这个含水率来准备的集料。这便导致了我们在之后的试验中水偏少的`情况。但我们按照20分钟内可以加原料进行调试的原则进行了两次调试,分别按照水泥及水的10%进行添加。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到底有多大影响。之后的 ……此处隐藏1124个字……

1、配合比设计:制备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其配合比例,以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通常按水灰比法则的要求进行。材料用量的计算主要用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

2、搅拌:根据不同施工要求和条件,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集中搅拌。流动性较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可用自落式搅拌机;流动性较小或干硬性混凝土宜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前应按配合比要求配料,控制称量误差。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对混凝土质量均有影响,应严加掌握,使各组分材料拌和均匀。

3、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合物可用料斗、皮带运输机或搅拌运输车输送到施工现场。其灌筑方式可用人工或借助机械。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和物,效率高,每小时可达数百立方米。无论是混凝土现浇工程,还是预制构件,都必须保证灌筑后混凝土的密实性。其方法主要用振动捣实,也有的采用离心、挤压和真空作业等。掺入某些高效减水剂的流态混凝土,则可不振捣。

工程材料实习报告 篇3

前言

认识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加工的基本生产知识,了解重要金属材料用途,成分和制造加工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认识实习,还应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先进制造技术,培养热爱专业,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通过本实习,学生应对典型零件及部件的生产加工进行实践训练,掌握常见热处理的相关技能。

一、实习目的

实习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当堂授课以及工人师傅门的现场现身说法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相关材料工艺过程。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人事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实习还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也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后读大学是要很认真的读,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你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也让你知道了大学是为你们顺应科学发展的垫脚石和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实习内容

当得知一个星期是认识实习后,我心里委实高兴了一阵。但是我心里也清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星期。通过这次认识实习,参观各个工厂,理论联系实际,能让我们从感性上了解与专业有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生产设备的特点,为今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庆幸的是,认识实习并不如我原来想象的那么无聊和苍白,跟着各指导老师参观,我们都有许多收获。我们走出象牙塔,走进工厂,和工厂来次亲密接触。而对于我们这些还未走出社会,参加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片新的土壤,新的天空。短短的一个星期,我们以前学的理论经历了实际的一次历练,我们的思想也一次次被刷新。一个星期,我们共参观了贵州标准件有限公司(3117),贵阳红林机械有限公司(143厂),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每一次参观,我都用心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其间的点点滴滴也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三、实习地点

9.27参观地点:xx标准件有限公司(3117)

9.28参观地点:xxxx机械有限公司(143厂)

9.29参观地点:xxxx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就这几天所参观的这几间厂,对金属材料的处理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有些厂所用设备要先进些。但就时间和条件的不允许,我们主要去参观的是材料加工车间的情况。有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

热处理定义:是将工件在介质中加热的一定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用一定速度冷却,以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包括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工艺。热处理对改善金属制件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省金属消耗,提高生产率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热处理可以对许多的金属材料进行处理,比如对钢铁材料进行淬火、正火、退火、回火、调质等处理;对有色金属比如铜、铝、钛等进行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以利于后序的加工。

热处理相关设备(所参观的)

渗碳炉 渗氮炉 真空炉 箱式电阻炉 盐浴炉

热表处理(参观的事电镀生产线)

锌铬钝化 锌铬吊镀 镉滚镀 镀前处理 酸洗钝化 电镀银 电镀铜

电镀铬 氧化磷化 铝阳极化 铝化学氧化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空冷处理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炉冷处理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水冷或油冷处理

回火:将淬火过的钢重新加热到一个温度冷却

三、 实习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收益非浅,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实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和体验。然而两年后我们就要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像铸工和看似简单的拆装,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培养了我们一种挫折感等等。

它使我们懂得观察生活,勇于探究生活,也为我们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它是生活的一种动力,促进我们知识的形成和协调的发展,帮助自我完善。我还在怀念这次认识实习,它充实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更加体会到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了解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产品的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产品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学,懂得去学,是我实习的最大收获。广阔的社会,还有许多未开拓的领域等待着年轻人为之奋斗,莘莘学子们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我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年轻人的风采。未来的道路还更远更长,只有永远保持向上的姿势,积极的姿态,没有什么可以抗拒的,更何况成长带来的就是成熟,我相信自己的成熟会把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做得更上一层楼!

作为大学生,对于表面工程,我以是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于其淫威之下,所以特此奉上一篇实习报告,希望能造福后辈的学弟学妹们。

《关于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